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要求光模块具有以下特点:低功耗、大带宽、低延迟、高可靠性和智能化。大带宽指的是高速信号的处理,包括光信号和电信号的处理。这些参数是相互关联的。例如,高速 EML 一方面需要设计较大的光带宽,另一方面还需要处理电信号(即射频信号)。用于阻抗匹配的电阻和电容可吸收尾部电磁波,避免电信号回波产生噪音。此外,还需要避免回波与原始信号波之间的干扰。
MPD 早年用于 DDM,现在也可以成为智能化的辅助判断参数。通过实时监测 EML 的工作状态,采集偏置电流和温度,绘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,我们可以分析出 EML 当前工作状态与早期相比的衰减程度,以及是否即将失效,从而避免大型模型中人工智能计算的中断。
EML 的 800G 光收发器在传统数据中心中不需要密闭,但在人工智能场景中需要密闭。为什么要测量含水量才能做到气密呢?这是因为气密性的核心是实现水密性,避免化学反应。
然而,氧气很容易被驱走,但水分子却无法避免。例如,在电镀工艺中,在电解液中进行金属电镀时,很容易产生残留水。
DRV 和 TIA 的电子芯片、COB 工艺、铝垫暴露在空气中,铝氧化和残留水分子形成 "电化学 "腐蚀环境,造成可靠性风险。
人工智能场景中使用的 VCSEL 多模模块,在 VCSEL 的发光孔径和电流孔径的设计中就有一个侧面氧化的过程。氧化也是铝和氧之间的化学反应,也是可靠性风险的来源之一。
回到大带宽射频信号,EML 封装有电阻电容来吸收和绕过尾部电磁波,但插入插座的金手指与簧片之间的接触却没有这种便利。尾电磁波的反射叠加在原始信号上,一方面会产生抖动,另一方面会产生 RIN 噪声。在最坏的情况下,反射波和原始波会发生干扰,信号将失去作用。因此,控制寄生参数的共振是 800G 和 1.6T 不可避免的任务。
让我们回到 EML 封装。传统工艺是使用金线进行电信号互连。金属具有寄生电感,容易引起共振。针对 EML 的大带宽封装,有的厂商在尽力降低这种寄生电感,有的厂商则直接更换工艺,选择无金线键合工艺的 Flip Chip 结构。
EML 有键合线长度,会影响高速信号带宽。VCSEL 也有同样的难题,因此有两套工艺: VCSEL 金线工艺和倒装芯片工艺。倒装芯片 VCSEL 需要透明基板。一般选择玻璃,并发挥玻璃的光学和射频特性。这就是 TGV 和 COG 工艺。在 TGV 对照组中,你会看到很多人在分析 TSV、TGV 和 TMV 的优缺点,这主要是关于信号的介质损耗和带宽之间的关系。
在谈到光信号时,经常会提到化合物。InP 和 GaAs 都是化合物,它们的可靠性与氧气的破坏有关。在电信号,尤其是带宽较大的高频/射频电信号中,铜经常被提及。铜在光收发器中随处可见。
需要考虑 PCB 的覆铜板、裸板上的光滑铜、反向铜和粗糙铜的可靠性。铜源、覆铜板上的化学沉铜、电镀铜以及铜层之间的工艺都需要严格控制。
光收发器必须与光纤相匹配。光纤由玻璃制成,在端面接触过程中容易开裂。一方面,它会影响光信号;另一方面,水分子会储存在缝隙中,引起氧化硅和氢氧键之间的反应。吸附的水蒸气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。
这个问题与封装技术和可靠性有关。
在光收发器中使用光纤成本高、可靠性差,因此最好用铜缆、DAC 或 AEC 代替。有源电缆使用各种铜线,例如时下讨论较多的无氧铜。所谓无氧铜,重点是铜而不是无氧,减少铜合金中的杂质,使用纯铜,减少射频损耗,降低阻抗。只是纯铜有单晶和多晶之分,后者更便宜。晶界之间的空隙会吸收氧气和水蒸气,进而发生氧化反应,导致裂纹。
光收发器密封封装的本质是为光芯片提供一个 "无氧 "腔体,以提高可靠性。无氧铜也是通过将铜置于无氧环境中来提高可靠性的。只有工作可靠,光收发器中设计的大带宽才能得到充分利用。